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西南医大附院范生尧:建院72年,我在忠山60年!

人物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2-07-25

  泸州忠山,是我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也是我一生所爱之地。今年8月1日,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即将迎来建院72周年华诞,而我,已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坚守60年。作为西南医大附院人,我感到无比的骄傲自豪。

1.jpg

川南医院,“医生梦”开始的地方

  我们医院是随着新中国诞生而成立的。1950年,解放军二野某部医疗卫生人员集体转业,在泸州兴办了一所崭新的属于人民的医院,命名为“川南医院”。

  上世纪60年代,医院有近600张床位、700名职工,有内科大楼、外科大楼、妇儿大楼、行政大楼、传染病房、后勤保障用地,几乎占据忠山的二分之一,宽敞气派、美观漂亮。就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条件而言,医院无论是规模、建筑、布局、设计、科室配备、服务态度以及环境绿化都是一流的,“要看社会主义,就到川南医院去”,这是当时民间流传的一句话,足见川南医院建设超前、名声显赫。

2.jpg

  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水平,得到泸州及周边地区群众的高度认可,至今仍可听到亲切的语言“看病到川南医院去,到泸州医专去。”虽然现在医院已更名,但曾经的名字依旧亲切。医院改变的不仅是名称,而是把握住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让医院形式与内涵的建设不断丰富、提高和完善,成就了今天附属医院的辉煌。

  我是富顺人,1954年于富顺二中(原富男中学)初中毕业,被录取到了泸州一中就读高中。由于经济限制,每次从富顺到泸州上学,当时号称180里路程全靠步行。

3.jpg

  一次我从富顺前往泸州上学,天刚刚亮就起身,父亲将我送上大路后我就独自前往。没有同伴的独行,我很害怕,便一路几乎小跑,额头上全是豌豆大小的汗水,浸湿了衣服,终于在路灯初上的时候,我用了一天的时间从富顺到了学校。

  由于肺部持续剧烈地呼吸和过度疲劳,到学校后几天,我就出现高烧、咳嗽症状。班主任把我送往川南医院,经x光透视后医生诊断为大叶性肺炎,随即住院治疗。医生精准的医术和护士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的身体迅速恢复。那次经历让我感受到了医学的神奇,对学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中毕业填写志愿时,前6个都是医学院校,立志学医。皇天不负有心人,我被重庆医学院(现重庆医科大学)录取,走上了学医之路。

梦圆忠山    择一业忠一生治病救人

  1962年大学毕业后,冥冥之中我被分配到医生梦萌芽的地方——川南医院。曾经住院照顾我的医生护士都还认得我,我也认识他们,这样的环境让我倍感亲切。1962年我的母校重医的神经科老师李永宁被分配来泸医,我们的交情也很投缘。我在一年试用期转正后通过医院决定,要我从事神经病学专业工作。

4.jpg

  1964年,李永宁、熊先骥和我三人成立了神经病专业组(当时的内科五组,即神经内科的前身)。一人管教学、一人管临床、一人管会诊,大家轮流转,李永宁任组长。我们没有固定的办公室,也没有科室编制床位,大家就提着个包,随身装着叩诊锤、眼底镜、棉花签等工具。那时候,医护人员少,医生常当护士、护工用,帮助病人大小便、翻身、喂饭等。1979年,神经内科正式成立。

  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精神的鼓舞下,1980年,我翻译完成了一本约20万字的外国神经病学书籍——《神经病体征症状鉴别诊断手册》,由学校印刷出版。该书对神经科医生基本知识、技能及鉴别非常有参考价值,诸多国内学校到我们学校订购此书。又一次,我在神经病杂志(Neurology)上看到一篇关于高位颈椎侧方穿刺的文章,在此基础上我在国内率先对颈椎侧方穿刺获取脑脊液进行了系列研究。在1982年成都无缝钢管厂重大事故中,我受邀到成都应用此科研成果,此技术对确定患者医疗方法,在抢救伤者生命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开展颈椎侧方穿刺获取脑脊液的数百列中,小到几个月的孩子大到80多岁的老人,以及过度肥胖、驼背患者都成功实施。

5.jpg

  在1986年,担任医院、学院院长后,继续承担一定的临床、教学工作,我将所学传授给学生们,还受卫生部教材办聘任为副主编,编写教材等工作。

  2007年退休,我返聘回医院,直到现在我还坚持每周二、三上午和周四下午上门诊,从不间断,继续坚守我钟爱的卫生事业,将我的余热奉献给需要的病人。

6.jpg

创建三甲,齐心协力描绘发展新蓝图

  在附属医院发展史上,我有幸见证、参与了诸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推动着医院高质量发展。

  “范院长,你们医院想创建什么?” “我要创建‘三级甲等’医院。” “行不行哦?现在华西医院、重庆医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才是三甲医院。” “行!”1988年,在省卫生厅医院等级评审会议现场,医政处领导突然询问我们医院想创建什么等级,我不假思索的坚定地说出了创“三甲”。因为,我知道升级成为“三甲”对医院发展将意味着什么。“那你回去就要好好抓,实现你们的愿望!”这位领导叮嘱道。会后,我立马就赶回泸州,向院领导班子汇报,全院上下都非常支持。

7.jpg

  对照“三甲医院”的要求、条件,我们医院包括床位、规模、设备等硬件软件都有差距。于是,全院按条款一条一条的对标建设。人员机构方面,科室按要求设置齐全,人员设备、检查手段等立马新增;病案病例按照统一的格式、表格填写,补充、完善、规范……

  按照“艰苦奋斗 团结一致 荣辱与共 冲破束缚”的方针,经过多年的努力,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医院成功创建成为“三甲”医院,在内容上、质量、实力上,跻身于全国优秀医院之列。这对于医院、学院的发展,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我们是三级甲等医院。”现在,我们对外介绍时都会自豪地说。

8.jpg

  硕士研究生授权单位的成功落地,对医院、学院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那时,我已经到学院担任副院长,当时华西、重医都是博士点、硕士点,而我们只能招收本科学生。1993年,我代表学校专门到国家教委申请硕士研究生授权点,对接的工作人员让我准备20至30分钟的汇报,而我的汇报深深打动了与会的领导和专家,大家都很惊讶泸州医学院居然是一所如此优秀的学校,结果给我的汇报时间破例延长至2个小时。那年,在200多所申报学校里,我们学院成为唯一成功申请硕士研究生授权单位的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心血管专业成为学校首次成功的三个专业之一。自此,我们能够培养硕士研究生,在人才培养档次上,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前几年,在现任领导和同志们的努力下,我们还通过了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为实现“一流科室、一流学科、一流医院”的蓝图奠定了基础。

9.jpg

  从医60年来,我见证了医院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如今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已成为一支守护川渝滇黔地区人民健康的重要力量。我在西南医大附院这个优秀的平台上,被授予二级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中共四川省第七次党代会代表、四川省首届医疗卫生终身成就奖等等。饮水思源,不能忘恩。我的成长、我的一切都与医院息息相关,命运与共,一辈子也忘不了。(来源:健康西南 文/范生尧 图/综合整理)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