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门户网站

为了忘却的纪念——古蔺七旬老人胡敬华的红色情结

人物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2-07-26

  在泸州市古蔺县的赤水河畔,76岁的“红军二代”、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船工号子”传承人胡敬华,在几十年保护太平古镇、讲述红军故事、发扬“船工号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传承红军精神。

胡敬华表演船工号子.jpg

胡敬华表演船工号子

满腔热血,致力保护古镇

  走进太平古镇,外面的炎热瞬间被挡在古镇外。屋檐房瓦,处处彰显着古时太平的悠然和宁静。

  86年前,太平镇只有不到100户人家,在改革开放后,沿海打工赚到钱的居民回乡打算重建古镇,修建成一底两楼的“小洋房”。时任街长的胡敬华在报纸上了解到国家政策对古建筑的重视和保护,同时也在古建筑美学的影响下意识到保护太平古镇的重要性,立即在相关单位的支持下喊停了太平古镇的重建,并加大对古镇的保护,至此,太平古镇只有一家重建,其余房屋仍保留着古代的样貌和风韵。

02.胡敬华.jpg

胡敬华

  1995年,胡敬华担任第五任太平街街长,至2012年正式退休。如今已退休的胡敬华已成为太平镇的“活档案”,无论是街道管理还是了解古镇情况,胡敬华无疑是大家心中咨询的第一人选。

3老玩意儿3.JPG

一声嗓子,传承“船工号子”

  “呦喂,当年诶,毛主席领导工农红军,在太平渡,四渡赤水出奇兵,赤水河是光荣的河,赤水河是革命的河,赤水河是胜利的河!”这是胡敬华独创的船工号子。

  1961年胡敬华从小学毕业,那时全国的粮食储量非常紧张。为了补贴家里的生活,胡敬华在江民万的帮助下成为了一名船工,并在江明万的指导下学习了船工号子的技巧,开始了船工“号子”的生涯。

14.船工号子.JPG

船工号子.JPG

船工号子

  为了太平文化艺术的发展,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胡敬华将“老玩意儿”和船工号子融合起来。作为传统文化中较为独特的民间艺术,“老玩意儿”在赤水河沿岸传承了370多年,丰富着太平儿女的精神生活,反映着他们在时代沿革中的生活轨迹。胡敬华还将红军故事改编成歌词,让听众在激昂的歌曲中感受红军当年的英勇和风采。

老街长胡敬华唱船工号子.JPG

老街长胡敬华唱船工号子

  外曾孙女胡荣害羞地躲在旁处玩耍,当胡敬华唱起“船工号子”时,她轻轻地和着胡敬华的音调。“现在荣荣在我唱船工号子时也会跟着我哼几句”胡敬华带着笑眼看向外曾孙女胡荣的方向,语气中充满着自豪。

一张桌子,讲述红军故事

  “为了躲避赤水河岸边的土匪围剿,我父亲的战友江明万只能在船上扮成哑巴生活。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就躺在船头看着头顶的星空,哼着号子度过那段艰苦的日子······”1995年至1996年,在当时古蔺县文旅局长的沟通下,胡敬华开始了他的红军故事“专场”。

第二代传承人胡敬华.JPG

  而红军故事的“启蒙老师”正是其父亲的战友江明万。在胡敬华小的时候,江明万时常给他讲述红军在太平时发生的故事。大到各战役发生的时间、地点,小到红军与居民的相处细节。

9.10为省委组织部讲故事 (5).JPG

为省委组织部讲故事

  “由于此前国民党政府和当地乡绅的‘丑化’,在当地老百姓的心里,红军亦然成为了‘赤匪’形象。 1935年初,红军到达太平准备度过赤水河。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看到红军进驻镇上后,由于担心害怕当晚就离开了太平镇,只留下无人居住的房屋。让人们没想到的是,红军并没有因为群众的离开进行‘烧杀抢掠’甚至是进入屋子休息,而是选择在房屋门口席地而睡。”胡敬华将老红军们讲述的故事一遍遍地复述给旅客、居民,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红色精神不仅存在于书上,还存在于普通红军战士与群众的相处中。

胡敬华到太平镇红军小学讲红军故事.jpg

胡敬华到太平镇红军小学讲红军故事

胡敬华在太平渡为川北医学院学生讲红军故事.jpg

胡敬华在太平渡为川北医学院学生讲红军故事

胡敬华在太平古镇景区表演“老玩艺”.jpg

胡敬华在太平古镇景区表演“老玩艺”

胡敬华在太平古镇景区表演船工号子.jpg

胡敬华在太平古镇景区表演船工号子

胡敬华在太平古镇为干部学院学员讲红军故事.jpg

胡敬华在太平古镇为干部学院学员讲红军故事

胡敬华在院子为游客讲红军故事.JPG

胡敬华在院子为游客讲红军故事

胡老吆喝船工号子.jpg

胡敬华吆喝船工号子

胡老展示光荣烈属的牌匾.jpg

胡敬华展示光荣烈属的牌匾

  “红军长征虽已过去八十多年,我们有义务把那一代人所创造的精神继承和传递,让更多的人把红色基因当作传家宝。”胡敬华表示,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更多人了解红军故事,传承长征精神,这是他一辈子最大的成就。(侯煜阑:文 刘中波:图)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