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5-05-18
“张主任,我爸这段时间肿得越来越厉害了,喘气很费劲,晚上也不能平躺睡觉。”诊室里,老王的儿子焦急地说道。
当老王走进诊室,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肾病科主任张琼教授看到他肿胀的脸部、脖子、双上肢及上半身,心中便有了初步判断。
1、坎坷透析之路 几近走投无路
老王是一名长期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虽然血透时间不长,但是大大小小的手术已做过不少。
他的右侧脖子插过临时过渡透析的管子,两只手臂都做过内瘘成形手术,但均以失败告终。好不容易在右上肢成功建立了通路,开启了内瘘透析,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就出现了右上肢肿胀,水肿逐步蔓延到脖子、脸部和上半身。
医生尝试过内瘘扩张手术,却未能成功,术中突发窒息生命垂危,好在抢救及时保住了性命,当地医院再也不敢轻易为老王手术。
四处求医的老王辗转来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找到了张琼教授。
2、找到水肿“元凶” 复杂且棘手
“你先别担心,你爸爸确实肿得很厉害,可能是压迫到了气道才导致喘气困难。”张琼教授安抚着焦急的家属,并为老王快速安排了相关检查。
超声评估发现,老王的上腔静脉及锁骨下静脉严重狭窄,左侧胸腹壁皮下大量曲张静脉,这正是导致静脉回流障碍、引发一系列水肿的“元凶”。
肺功能检查显示,他的肺部通气功能极重度障碍,就像出了大问题的气球,吸气、呼气都极为困难;
颈部CT平扫提示其口咽及声门处狭窄明显,这意味着如果再次发生窒息,连最基本救命的气管插管都不一定能顺利完成。
3、多学科联手 成功破解危机
肾病科团队联系了介入·血管科、麻醉科、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专家开展了疑难病例讨论,为老王制定了一套稳健安全的手术方案。
手术历经4个小时,在肾病科团队的紧密配合以及麻醉科医生的保驾护航下,医生顺利在老王狭窄的血管置入支架,将狭窄的管腔撑开,恢复了血液流通。
术后,老王的水肿肉眼可见消退很多。
张琼
肾病科主任
教授 主任中医师
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第四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常务委员,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及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从事医教研工作近30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紫癜性肾炎、泌尿系感染、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
血管通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
对于尿毒症患者而言,血液透析是他们维持生命的重要手段。而在进行血液透析前,需要建立一条可靠的血管通路,这是他们的“生命线”。
常见的血管通路有两种:血透导管和动静脉内瘘。
插管透析可能引发并发症,常见的就是中心静脉狭窄。
肾友们如果出现这几个症状,一定要当心中心静脉狭窄:
1.肢体肿胀。往往以单侧肢体肿胀为主,按压后还会凹陷。
2.皮肤变化。颜色会变得暗红、皮温升高,有时可见静脉曲张。
3.呼吸困难。常见于上腔静脉狭窄,上半身静脉回流受阻,导致静脉压升高,病人会觉得喘不上气。
(来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编辑:肖昂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