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网络门户

【警惕】@泸州人,近期气温变化大,当心……

百科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3-08-28

  这几天的天气和变花脸一样,一会儿晴空万里,碧空如洗一会儿乌云密布,瓢泼大雨温度也是变化无常。

  这样变化无常的天气里,有些疾病也悄悄冒头了。

  前一晚睡觉之前还好好的,第二天醒来却口歪眼斜、眼睛不能完全闭合,甚至喝水还会像小孩子一样边喝边漏,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微信图片_20230828104445.jpg

  白雪 

  教授

  神经内科

  四川省名中医

  大内科主任兼神经内科主任

  主任中医师,全国第三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卫计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术技术带头人,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中风病、头痛、眩晕、癫痫、失眠、帕金森、重症肌无力、冠心病、高血压等。

  城北门诊时间:周一、二上午,周四上午(特需门诊)

  面瘫,又称为面神经麻痹,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口眼歪斜,额纹消失,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者闭合不全。

  引起面瘫的病因有很多种,根据损害发生部位可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两种。引起中枢性面瘫的病因以脑卒中、肿瘤、颅内感染等为主,而引起周围性面瘫的病因则以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噶感染、外伤等为主。所有面神经麻痹的患者中,有70%左右是由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所致。

  主要病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卒中:脑梗死、脑出血等;

  2、感染:亨特综合征、莱姆病、脑炎(真菌、细菌、病毒)、中耳炎、乳突炎、米路炎、腮腺炎等;

  3、炎症免疫: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吉兰-巴雷综合征、多发性硬化;

  4、肿瘤:脑干肿瘤、面神经鞘瘤、听神经瘤、脑膜瘤、桥小脑肿瘤等;

  5.糖尿病神经病变;  

  6.外伤:颞骨骨折、面部外伤等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诱发因素:熬夜、疲劳、吹风、受凉。

微信图片_20230828104445_1.jpg

  临床上很多的门诊病人都无外乎这四个因素。如果这四个因素都有,患面瘫的风险就大幅度上升;如果有其中之一,也要注意,一定要减少这些诱发因素。

  好发人群:

  1.疲劳、焦虑、工作强度大的人群

  2.中老年人

  3.有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等感染史的人群

微信图片_20230828104445_2.jpg

  预防措施

  Part1:合理饮食

  三餐规律,饮食上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宜清淡饮食、低脂少油、少糖少盐,补充身体维生素,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Part2:避免受凉和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天气炎热时,应注意空调温度不宜过低或空调风长时间对着面部直吹,可能引起面瘫。

  寒冷季节注意颜面及耳后部位保暖,避免头朝风口窗隙久坐或睡眠。

  Part3:生活作息规律

  平时注意正常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适当进行体育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

  Part4:保持心情舒畅

  心理因素也是引发面神经麻痹的重要因素之一,避免过度疲劳、焦虑和压力可有效降低面瘫发病率。

微信图片_20230828104445_3.jpg

  面瘫后,除了配合治疗,还应注意些什么?

  Part1:保持生活规律,避免再受风寒(包括对流风、长时间吹风扇和在过冷的空调房内滞留),注意多休息,不可过度劳累;

  Part2:面部可以用温湿毛巾做热敷,以改善血液循环,每天可进行2-3次;

  Part3:自我按摩:可按照健侧面肌运动方向按摩患侧,按摩用力应柔和、适度、持续、稳定,每日早晚各进行1次,每次约5-10分钟

  Part4:克服焦虑、紧张、恐惧、抑郁的情感,心态要积极乐观;

  Part5:多饮水,清淡饮食,不吃或少吃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Part6:表情动作训练:对着镜子进行皱额、闭目、吹口哨、示齿等运动,训练时可按体操节奏进行,每天进行2-3次。

神经内科简介

微信图片_20230828104445_4.jpg

微信图片_20230828104446.png

微信图片_20230828104446_1.png

微信图片_20230828104447.jpg

微信图片_20230828104447_1.png

微信图片_20230828104447_2.jpg

微信图片_20230828104447_3.jpg

微信图片_20230828104448.png

微信图片_20230828104448_1.png

微信图片_20230828104448_2.jpg

微信图片_20230828104448_3.jpg

微信图片_20230828104449.png

微信图片_20230828104449_1.jpg

  科室拥有多参数监护仪、DSA、康复治疗仪、无创颅内压检测仪、视频脑电图、前庭功能检测仪等多种先进设备,运用中西医结合手段诊治脑血管病、帕金森病、偏头痛、眩晕、失眠、癫痫、脑炎、周围神经病等,开展了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桥接及动脉取栓治疗,颅内外动脉支架植入,动脉瘤血管内栓塞以及常规/动态脑电图、视频脑电监测、肌电图、诱发电位,以及针刺、熏蒸、艾灸、穴位敷贴、中药药枕等特色治疗,研制了蛭龙活血通瘀胶囊、颅痛颗粒、麝香化瘀醒脑颗粒、通窍益智颗粒等纯中药制剂,临床疗效显著。

  咨询电话:0830-2583658

  住院部地址:传承创新大楼(第三住院大楼)10楼、11楼

(来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编辑:游江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