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3-10-07
近日,秋雨连连。据中央气象台消息,甘肃南部、陕西、四川东部、重庆、贵州北部、湖北西部、河南西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
假期返程,请注意关注天气变化,注意增添衣物。
俗话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秋分不生田,秋分万物止。
陈辉
副教授 副主任中医师
老年病科副主任
医学硕士,四川省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事临床工作10余年,擅长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及精神疾病的诊治。
这个季节,日常活动开始由开放渐渐收敛。对应人体的养生之道是什么呢?八个字:润燥、养阴、顺从、收敛。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起居
随气温递增衣服,夜间睡觉时需用被子盖住腰腹,以防受凉。“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是养阳到阴的潜入过程;早起,是养阳气的继续升发。早卧早起,以顺应秋气的由宣转降准备入藏。参考的最佳睡眠时间是22:30-次日6:00。
运动
运动锻炼场所应由外趋内,活动量由大趋小,晚上不宜剧烈运动,白天可适时秋游,登高远眺等。尤其是老年人,外出运动更要注意早晚温差,以免受凉。运动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此时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运动也要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情志
“万里悲秋常作客”,天高风急,落叶飘零,秋季往往易产生悲伤的情绪。要保持愉悦的心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需做到心气平和、神志安宁,收敛神气,防止悲忧伤肺。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笑对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内脏、肌肉等器官有适当的协调作用,不妨试试。
饮食
秋季宜多食平温酸味食物,如西红柿、草鱼等;少食寒凉辛味食物,如绿豆、洋葱等;适食滋阴润燥食物,如秋梨、白萝卜、百合等。应杂食多样,确保营养平衡。
梨有清热降火、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润肺去燥等功效,但对于脾胃虚寒、消化不良的人,不可多食。萝卜有化痰、生津、除燥、吸气、消食、止咳、利尿等功效,有较高的食疗价值。因此民间有“秋后萝卜赛人参”的说法。秋吃山药有健脾益胃、滋肾益精、润肺止咳的功效。另外,吃连须带皮的山药可以滋润护发哟。
秋分前后,螃蟹开始黄肥肉满,需要提醒的是,螃蟹要蒸熟煮透,吃蟹时最好除去腮、胃、心、肠等脏器。由于螃蟹性寒,虚寒者不宜多食,也不要与柿子、生梨等寒性水果同食。另外,配上姜汁(或紫苏)、黄酒,吃起来更健康。
老年病科
老年病科是本地区最早从事老年疾病预防、医疗、教学、科研、康复的综合性临床学科。针对老年人多病共存、慢性疾病易复发的特点,科室积极建设发展老年重症;老年呼吸;老年心脑血管;老年糖尿病四个亚专业组。科室采用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多种手段诊治老年慢阻肺、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老年糖尿病、老年高血压、冠心病、骨质疏松症、帕金森氏病、老年痴呆、失眠、呼吸康复与睡眠、老年精神障碍、消化功能紊乱等,疗效显著。
对肿瘤等慢病晚期的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对疑难危急重症的救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参蛤益肺胶囊作为科室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深受患者好评。科室开展老年综合评估、老年多学科示范病房、老年慢病管理、记忆门诊、老年人急性期快速恢复病房等前沿特色诊疗,同时还开展针灸、中药浴足、中药熏洗、穴位敷贴、中药灌肠、脑电生理治疗、亚低温治疗、空气压力波、危急重症监护、无创及有创呼吸支持、CVP监测等多种优势诊疗技术。
住院部地址:第二住院大楼17楼
咨询电话: 0830-2583126
(来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