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网络门户

【警惕】夫妻2人被毒蘑菇“撂翻”

百科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3-10-20

  前段时间,泸州地区雨水充沛,为野生菌营造出理想的高湿环境,于是野生蘑菇迎来了自己的生长狂欢季。

微信图片_20231020093724.jpg

  “看到网上都说菌子好吃,我也没忍住想试下……”家住泸县的王先生耐不住嘴馋,在附近山上采摘了一些新鲜野生菌食用,结果刚吃没多久就出现头晕、呕吐、腹泻、心悸等症状,妻子因食用较少,仅有轻微腹泻、呕吐症状。

微信图片_20231020093728.jpg

  家人和邻居将夫妻2人紧急送往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入院后,经急诊科马倩医师综合评估,王先生已出现了肝功能不全,予以血液灌流清除已吸收毒物、补液、保肝等治疗后,王先生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妻子因怀孕、且症状较轻,经评估后收入产科住院部观察。

微信图片_20231020093733.jpg

  马倩

  主治医师

  硕士研究生

  擅长各种危急重症及中毒等急救,尤其是心脑血管、呼吸系统、急性肾功能不全、脓毒血症等危急重症的诊治。

  民间经常流传一些识别毒蘑菇的方法,如:

  ▲鲜艳的毒蘑菇有毒,颜色普通的蘑菇没毒;

  ▲毒蘑菇跟银器、生姜、大米、生葱一起煮,液体变黑有毒,颜色不变则无毒;

  ▲被虫叮咬过的蘑菇没有毒;

  ▲以前年年在这棵树或这块草地上采的野生蘑菇都没有毒,今年肯定也不会有毒。……

  毒蘑菇种类繁多,很难识别,这些所谓的民间方法都不可靠。同时,食用菌菇时勿饮酒,有的野生菌虽然无毒,但其含有的某些成分会与酒中所含的乙醇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毒素引起中毒。

川渝地区常见毒蘑菇

微信图片_20231020093743.png

微信图片_20231020093748.png

  毒蘑菇中毒分为七种类型

  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溶血型、横纹肌溶解型、神经精神型、胃肠炎型、光过敏型。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毒蘑菇,最初都可能有呕吐、腹泻等胃肠炎症状,起病短则1-2小时,长则超过6小时;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早期呕吐、腹泻症状缓解后,往往在36小时后出现相应器官损害表现。

微信图片_20231020093755.jpg

  如果食用蘑菇后出现这些症状。应高度怀疑是毒蘑菇中毒,必须马上就医,千万不能拖延,否则可能错失最佳治疗期,引起昏迷乃至死亡等严重后果。

  野生蘑菇中毒后该怎么办?

  及时就诊

  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告诉接诊医生进食野生蘑菇的种类、时间、地点和同餐者。

  正确处理

  在等待救治时,可采用简易方法帮助中毒者催吐、导泻。如大量饮用温盐水,然后用筷子、手指、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咽喉部,帮助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

  对已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对神经精神型的中毒患者适当束缚,防止其伤人或自残等举动。

  保留证据

  保留剩余蘑菇样品或把进食蘑菇的照片提供给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微信图片_20231020093801.jpg

  预防野生蘑菇中毒最好的方法,不要随意食用野生蘑菇。

急诊科简介

微信图片_20231020093806.png

微信图片_20231020093812.png

微信图片_20231020093815.png

微信图片_20231020093821.png

微信图片_20231020093827.png

微信图片_20231020093832.png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急诊科分设城北、水井沟两个急诊病区;科室设有急救站、预检分诊、抢救室、重症病房、普通内科、创伤外科、门诊观察等功能区。科室医疗设备齐全,急救反应快捷。全科医务人员共6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9人,初级职称45人。科室主要负责对各类内科急重症、常见症以及创伤性疾病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尤其擅长急性脑血管疾病、慢性疼痛、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各类呼吸困难、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性昏迷、急性胸痛、腹痛、中毒、急性软组织损伤等疾病诊治。

  咨询电话:

  0830-2523120(城北急诊科)

  0830-2280550(水井沟急诊科)

(来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编辑:游江

1569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