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5-04-28
隐翅虫是一种体内含有强酸性毒液的昆虫,这些“飞行的硫酸”最近因气温回升,开始在多地活跃起来。
近日,一名女子不幸“中招”,一只隐翅虫落在她脖子上,女子抓完隐翅虫后没洗手,后又触碰了眼睛。第二天,女子眼睛红肿发痛,脖子起泡脱皮。
据杨春艳教授介绍,隐翅虫皮炎常见于面部、颈部、躯干和四肢等,呈现片状、条状或者簇状水肿性红斑,或出现丘疹、水疱、脓疱甚至灼痛、瘙痒等症状:
沾到眼睛,会灼伤结膜、角膜,不及时治疗,严重的甚至会失明。
沾到外阴,就会明显肿胀、反应剧烈,范围较大的还会有发热、头晕头痛、局部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病程最短4天、最长20天,2-5天内症状最为严重。
1-2周后脱痂而愈,一般会留下色素沉着。
NO.1 隐翅虫是什么?
隐翅虫,也有人叫它青腰虫、飞蚂蚁,还被称为“飞行的硫酸”。它不仅有毒性体质,而且有热搜体质——
有人因它而秒变双眼皮;
有人前一秒庆幸,后一秒遭殃;
有人连“元凶”都没见着,却花了整整1年时间忘记它;
还有人,后脖子直接“烂”了一圈,还脱皮......
NO.2 这小虫威力这么猛?隐翅虫习性有哪些?
每年6月开始出现,8-9月是高峰期,10月减少。
它们在有杂草、潮湿的地方生存,天气越热,活动越频繁。
最喜欢飞到光亮的地方去,尤其到了晚上,在你的房间里绕着灯光飞不停,光线越强,就越容易把它招来。
NO.3 你对它“下死手”,它对你“泼硫酸”
为啥这么说?
这是因为,毒隐翅虫危害人体的方式不是通过叮咬,而是直接接触虫体体液。毒素接触人体皮肤后导致灼伤而引起皮肤炎症反应,通常感染的途径有:
虫体被揉碎在皮肤上直接感染;
受虫体碎片污染的手指去触摸其他部位导致间接感染;
虫体隐匿在洗脸时、衣物中被搓烂后沾污毒液接触皮肤感染。
隐翅虫体内含pH值1-2的酸性液体,浓度堪比盐酸。
NO.4 不想“惹祸”上身,做好5件事
1. 千万别用手拍!
隐翅虫很少主动招惹人,绝大部分人被“攻击“,是因为直接上手一巴掌拍“爆浆”,或不小心压到它,碰到了它体内的强酸性毒液,才会导致皮肤“烂掉”。
2. 关灯睡觉,不“摸黑”玩手机
由于隐翅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因此入室之后尽量少开灯,或者在灯下放一盆盐水,利用隐翅虫的趋光性捕杀之。
要玩手机就开灯玩,但也要注意,灯光不要调太亮。
另外,很多时候,隐翅虫早已经在床上帮你“暖”好了床,所以睡前要多检查,以免压到。
3. 保持环境清洁
及时清除房屋四面的朽木、废物、杂草,让隐翅虫无孳生场所和栖息地。
4. 睡觉关好门窗
有纱窗的要尽量关严,防止隐翅虫进入屋内。
5. 外出穿长袖
到公园、郊区、乡村等地方,尽量穿长袖衣裤;还可以喷洒一些驱蚊剂。
不要在草地里久待,雨后不要坐在草坪里。
NO.5 偏偏和它“冤家路窄”?别慌,请“手下留虫”
在家里
可以用胶带粘住它,或者用纸巾捉走扔掉,但不要触碰到毒液。
在身上
记住4个字:“吹弹可破”,可以用力吹气把它送走。
再不行就拿纸巾或者毛巾轻轻拨开、抖动衣服使其掉落,总之不要使劲一巴掌拍下去。
NO.6 万一手太快,如何防止它“复仇”?
已经碰到毒液
接触到毒液的地方不要再去碰身体其他部位。
用清水或碱性的肥皂水清洗皮肤后,及时就医,并向医生说明情况。
出现疑似症状
不要惊慌,不要自行乱涂药膏,也不要用手抓,以防继发感染。
医学指导:杨春艳
教授
主任中医师
皮肤科副主任(主持工作)
中医外科教研室副主任,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银屑病、面部皮炎、扁平疣、慢性湿疹等损容性皮肤病疾病。
(来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