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地区综合性网络门户

【关注】产后初乳不能给宝宝吃?这些误区您中了几个

百科川南在线  发布时间:2025-05-21

  2025年5月20日,是第35个“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今年宣传主题为“生命之初,自然之乳”。

1.jpg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产科举行了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暨成母礼活动,30余名孕产妇及家属参加了活动。活动现场,产科人员介绍了母乳喂养知识,并示范母乳喂养姿势;儿保老师讲解了新生儿护理知识;最后活动现场的爸爸们向妈妈们进行了深情表白。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对于新生命而言,母乳是最天然、最理想的食物。然而,在母乳喂养的过程中,不少新手爸妈常常会陷入一些误区,影响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揭开这些误区的真相。

  误区一:初乳脏,不能给宝宝吃

  很多人觉得初乳颜色深、质地浓稠,看起来“脏脏的”,就把它挤掉。实际上,初乳可是“液体黄金”!产后5天内分泌的初乳虽然量少,却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尤其是免疫球蛋白和乳铁蛋白 ,能帮宝宝建立强大的免疫防线,抵御外界病菌,对宝宝早期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千万不能浪费。

11.jpg

  误区二:母乳越浓稠,营养越好

  有些家长认为,母乳稀就是没营养,看到母乳比较稀就想给宝宝加奶粉。其实,母乳成分会随哺乳阶段变化。初乳脂肪少所以稀;成熟乳脂肪、乳糖增加,会相对浓稠些。每次喂奶时,前奶水分、蛋白质、维生素多,能解渴和补充营养;后奶脂肪多,提供能量。前后奶都是宝宝成长必需,无需因母乳稀就添加奶粉。

12.jpg

  误区三:必须按时喂奶,严格遵守时间间隔 

  有的家长严格按照每3小时喂一次奶的时间表执行,宝宝没到时间哭了也不喂。其实,0 - 3个月宝宝应按需喂养,他们胃容量小,消化快,饥饿信号就是最好的喂奶提示。宝宝出现吸吮手指、觅食动作、哭闹等表现,就说明该喂奶了。等宝宝2 - 4周大后,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进食规律,家长再慢慢引导到规律喂养即可 。

  误区四:喂奶前必须消毒乳头

  部分妈妈担心乳房不干净,每次喂奶前都用消毒纸巾或酒精擦拭乳头。但其实,妈妈乳房上的正常菌群,能帮助宝宝建立健康的肠道菌群环境,而且乳头本身有自净能力。过度消毒反而会破坏这种天然平衡,还可能让宝宝对乳头气味感到陌生,影响吃奶情绪,所以用温水清洗乳头就足够了。

13.jpg

  误区五:6个月后母乳就没营养了,该断奶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婴儿6个月内应纯母乳喂养,6个月后添加辅食并持续母乳喂养至2岁或以上。6个月后的母乳,虽然某些营养成分含量会有变化,但依然能为宝宝提供优质蛋白质、免疫物质等重要营养,还能降低宝宝腹泻、呼吸道感染等疾病风险,继续母乳喂养益处多多 。

14.jpg

  误区六:妈妈生病吃药就不能喂奶 

  很多妈妈生病后,怕药物通过乳汁影响宝宝,就停止喂奶。其实大部分常见药物,如普通抗生素、退烧药等,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时,是可以继续哺乳的。乳汁中的药物含量通常很低,对宝宝影响较小,而突然断奶可能对宝宝心理和营养摄入造成不良影响。当然,如果是严重传染病等特殊情况,需遵医嘱暂停哺乳 。

  如何正确进行哺乳?

  母乳喂养有好几种姿势,每个产妇和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之后,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但是其实不管有多少种喂奶的姿势,最后产妇只会习惯于其中的1~2种,因为这两种姿势最舒服。

15.gif

16.gif

17.gif

18.gif

19.gif

20.gif

特殊情况如何应对?

  1.乳头疼痛:哺乳姿势不正确是常见原因。确保宝宝含住大部分乳晕,而不只是乳头。哺乳后,可挤出少量乳汁涂抹在乳头上,利用乳汁的滋润和抗菌作用缓解疼痛。

  2.乳汁不足:妈妈要保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多喝鱼汤、鸡汤、猪蹄汤等营养汤品。让宝宝频繁吸吮,刺激乳汁分泌,也可通过按摩乳房、调节心情等方式改善。

  3.乳腺炎:若乳房出现红肿、疼痛、发热等症状,可能是乳腺炎。轻度时可继续哺乳,先喂患侧乳房,排空乳汁;严重时需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

21.jpg

  母乳喂养不仅是妈妈和宝宝的事,更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支持。让我们携手为母乳喂养创造良好环境,守护宝宝健康成长的第一步。

(来源: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编辑:李永鑫


关注川南在线网微信公众号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 ,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其他